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苍蝇”虽小,但危害面广。“蝇贪”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最能刺痛百姓的心。去年下半年以来,安徽持续聚焦“苍蝇式腐败”,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督办模式,下大力气,一锤接着一锤敲,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零容忍”,坚决查处,毫不手软。截至6月底,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重点督办问题线索2654件,查处2343人,处分2102人,移送司法机关123人。
“一竿子插到底” 持续传导压力
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一竿子插到底”,落实好基层党委主体责任,其中县委是关键。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明确要求,“严格落实县乡党委书记责任担当,坚持把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县乡纪委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严肃问责失职渎职行为。”
按照中央纪委要求,2016年6月中旬,安徽开展第一批重点督办工作,省纪委在全省16个省辖市各选1个问题反映集中、信访量大的县(市、区)作为重点督办县,每个重点督办县确定10件重点问题线索,并专门召开16个省辖市纪委书记集体约谈会,由省纪委主要负责同志当面交办省级重点督办问题线索。
对督办的问题线索,由各市、县(区)和乡镇党委或纪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采取层层签订责任书、当面交办、集中约谈、督导调研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向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
聚焦重点领域 对问题线索“大起底”
省纪委密切关注并梳理重点问题线索,建立线索核查工作台账和督查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单位、经办人、完成时限和完成标准。
今年上半年,全省16个省辖市对2015年以来纪检机关受理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信访举报情况进行全面梳理起底和“回头看”,聚焦有关扶贫、集体“三资”、土地征收、惠农、基层执法等领域7个方面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线索,边梳理、边督办、边销账,再梳理、再督办、再销账,分批轮动,持续发力。
结合当前工作重点,省纪委下发通知,要求至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前,每年均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同时把全省所有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都纳入省级重点督办范围,定期梳理、限时办结督办的问题线索。目前,全省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启动。
强化督办效果 严肃监督执纪问责
反腐要涉险滩,更要下基层。安徽省纪委负责同志带案下访、包案下访,对重点督办件办理情况实施督查,随时对重点督办件进行指导督查、跟踪督办。省纪委相关部门带着问题线索,有重点地深入现场检查复核,一经发现“调查处理情况不清、责任追究不到位”的情形,一律责令“回炉”,着力提升办案质量与效果。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6月底,省纪委已完成两批重点督办任务,覆盖16个省辖市22个县区,查处问题线索320件。其中,今年上半年,省纪委第二批重点督办工作,督办问题线索160件,已办结154件,查处252人、处分213人、移送司法机关17人。
各省辖市纪委连同扶贫领域问题查处一并延伸至县乡一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查处。去年下半年至今年6月底,全省16个省辖市累计对103个县(市、区)和15个市直单位开展了市级重点督办,查处问题线索1374件,处理责任人1093名,处分1014人,组织处理178人,移送司法机关72人。62个县(市、区)累计对423个乡镇和33个县直单位开展了县级重点督办,查处问题线索960件,处理责任人692名,处分603人,组织处理97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
持续通报曝光 释放执纪必严信号
全省已建立侵害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省、市、县三级联动公开曝光机制,点名道姓强化震慑效果,不断释放执纪越往后越严的信号。
省纪委依托安徽纪检监察网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开辟“监督曝光”专栏,对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坚持至少每月一曝光。今年1至6月,省纪委分9批对47起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按照谁查处、谁负责的原则,16个省辖市和省直机关工委查处的典型案例,都在省纪委新媒体传播平台“监督曝光”专区通报,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已是常态,成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
目前安徽省第三批重点督办工作正在推进中。